我省全面推進科技體制機制重塑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省科技廳堅持“根”上改,“治”上破,“制”上立,全面推進科技體制重構、運行機制重建、部門職能重塑,初步實現了由“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從管理機構向作戰隊伍的轉變。3月29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省科技廳、省委編辦、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我省科技體制機制重塑性改革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科技體制機制重塑性改革是省委書記樓陽生親自謀劃設計、親自部署安排、親自推動落實的重大改革任務。此次重塑性改革,重構了“小中樞、大布局”的科技決策體制。按照“全省一盤棋”的思路,2020年8月,山西省創新生態建設領導小組正式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領導小組通過貫通“政產學研金服用”各主體,整合人才、平臺、資金、土地、數據各要素,推動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一體化布局,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要素鏈、政策鏈等“五鏈”深度耦合,形成了決策高效、響應快速的“大科技”決策管理體制。
重建了體系貫通的科技管理運行機制。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重建了從需求凝練—科研立項—評價監督等完整閉環的運行機制。包括:瞄準國際前沿,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我省轉型發展建立需求凝練機制;強化大數據運用,邀請國內外著名科學家和企業家,建立科技戰略分析研判和專家咨詢論證機制;以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立項為切入點,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貫通機制;通過完善多元科技創新投入方式和加快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建立全社會創新資源撬動機制;重構省科技計劃體系,建立重大科研項目全過程跟蹤服務和動態調整機制;以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導向開展創新績效評價,建立科技成果評價與監督機制。
重塑了服務高效、能力突出的科技行政部門。在省委編辦的支持下,以科技與產業融合為路徑,建立產業科技處牽頭、服務支撐處和綜合保障處配合的內設機構體系,改變了以往各個處室工作小循環,實現科技廳業務協同推進大循環。省科技廳拿出6個處級領導崗位,在科技系統首次招聘聘任制公務員擔任科技項目專員,擔負創新服務“首位”責任人的職責。目前,這6名科技項目專員已經全部上崗,開始工作。廳直屬科研事業單位的重塑性改革也同步完成,與廳機關共同形成了創新服務的整體力量。
這次重塑性改革,創造性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職能部門“四抓”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認真落實了省委要求科技“盯需求、強決策、抓落實、看結果”的戰略意圖。從具體的運行來看,已經呈現出五個“新變化”。
第一,提升了創新體系新效能。新的科技管理體制,強化了統籌創新力量和資源的能力。新體制運行以來,我們全面加強與科技部、企業院校和各地市協調溝通,開通綠色通道,圍繞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創新需求已經掛牌籌建4家山西省實驗室和9家省重點實驗室。
第二,構建了科技管理新優勢。著眼新型舉國體制“山西實踐”蹚新路,初步達到了“鏈接前沿、洞察趨勢,體系貫通、多鏈融合,撬動要素、整合資源”的要求,提升了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科技支撐能力,全神貫注直道沖刺、彎道超車、換道領跑。
第三,推動了創新服務新轉變。新的內部管理體系,打破了科技與產業融合的障礙,堅持“四個面向”,聚焦“六新”突破,產業科技處室“主戰”,服務支撐處室“主建”,形成了凝練一流課題、搭建一流平臺、匯聚一流團隊和人才、出好一流成果的新模式。
第四,完善了科技監督新制度。新的管理流程,所有環節都有制度,所有制度都有流程,所有流程都有時限,樹起了結果導向,壓縮了自由裁量權,降低了科技管理風險,有力地優化了創新環境。
第五,激活了干事創業新氣象。通過內部管理體系再造,黨建和業務融合發展,干部職工精神飽滿,主動擔當、主動作為的激情和活力得到充分釋放。(齊澤萍)